美国关税政策对半导体行业的深度影响与行业变局
一、关税政策持续升级,供应链重构加速关税叠加效应凸显
自2025年2月起,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60%(基于301条款的50%叠加新增10%关税),同时威胁对关键芯片产品征收高达100%的关税。此类政策直接推高进口成本,迫使企业调整采购策略。例如,OEM厂商自2024年底起加大零部件囤货力度,台湾芯片制造商亦证实中低端芯片需求激增。 全球供应链被迫多元化
为规避关税风险,企业加速向东南亚(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)和墨西哥转移产能。但中国台湾地区仍占据核心地位,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,其70%收入依赖北美客户,供应链高度绑定美国市场需求。此外,美国本土制造业回流进展缓慢,建厂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,难以短期替代亚洲成熟产能。
二、成本攀升与市场分化非尖端芯片需求受压制
关税导致成熟制程芯片(如汽车、工业用芯片)价格显著上涨,叠加美国政府削减支出,进一步抑制消费需求。晨星公司预测,此类芯片市场可能因成本压力陷入低迷。 先进制程与技术壁垒企业受益
台积电凭借在尖端AI芯片代工领域的垄断地位(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%),以及客户对高性能算力的刚性需求,仍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。与此同时,中国半导体设备商北方华创通过28nm设备量产及14nm技术突破,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实现订单增长超80%。
三、地缘政治博弈下的行业博弈 四、长期风险与行业展望
结语
美国关税政策正重塑半导体行业格局,从供应链重构到技术竞赛,企业需在政策不确定性中寻找生存空间。短期阵痛难以避免,但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协作仍是破局关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