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光刻 刻蚀
查看: 84|回复: 0

半导体简史

[复制链接]

640

主题

86

回帖

2744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744
发表于 2025-3-26 12:37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‌半导体简史:从矿石收音机到量子芯片,人类如何驯服“导电魔法”?‌


‌第一章 混沌初开(19世纪-1947)‌

半导体并非人类发明,而是自然界的神奇馈赠。1833年,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硫化铅的导电性随温度变化,首次揭示“半导体”特性。但当时的人们只当这是实验室的怪谈,直到1901年印度科学家博斯用方铅矿(硫化铅)制成首个“矿石收音机”,半导体才在无线电波中初露锋芒。

‌趣闻‌:早期矿石收音机的用户会拿一根“猫须”(金属探针)戳矿石表面找最佳导电点,像极了现代人在手机屏幕上戳戳点点。


‌第二章 点石成金(1947-1958)‌

1947年圣诞节前夕,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、巴丁和布拉顿用锗晶体放大电流,‌晶体管‌诞生了。这项发明直接让笨重的真空管退出历史舞台,三人因此获得1956年诺贝尔奖。但真正的革命发生在1954年:德州仪器的戈登·蒂尔用硅替代锗,这种廉价、耐高温的材料从此主宰半导体江湖。

‌冷知识‌:肖克利后来在硅谷创立实验室,虽以失败告终,却为世界留下“八叛逆”——他们后来创立了仙童半导体、英特尔,堪称硅谷祖师爷。


‌第三章 集成狂潮(1958-1971)‌

1958年,德州仪器的杰克·基尔比在一块锗片上集成五个元件,造出‌第一块集成电路‌;次年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·诺伊斯用平面工艺实现硅基集成电路量产。从此,“把整个电路塞进一粒沙”成为现实。1965年,戈登·摩尔提出著名预言(摩尔定律):“芯片晶体管数量每18-24个月翻倍”,这条定律统治行业半个世纪。

‌名场面‌:1971年英特尔4004处理器仅含2300个晶体管,如今苹果M2 Ultra已塞进1340亿个——相当于把整个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塞进一粒盐。


‌第四章 硅基霸权(1971-2020s)‌

光刻技术推动半导体进入纳米时代:

  • ‌1980s‌:1微米工艺,个人电脑崛起
  • ‌2000s‌:90纳米工艺,手机芯片爆发
  • ‌2010s‌:7纳米工艺,AI算力狂飙

台积电张忠谋开创晶圆代工模式,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(EUV)成为“人类最精密设备”,单台造价超1.5亿美元。但危机也在逼近:2012年后,晶体管尺寸逼近物理极限,量子隧穿效应让漏电问题雪崩式爆发。


‌第五章 后硅基时代(2020s-?)‌

人类开始多线突围:

  • ‌材料革命‌:石墨烯、氮化镓、碳纳米管挑战硅的霸权
  • ‌3D封装‌:台积电的CoWoS、英特尔的Foveros技术把芯片叠成“千层饼”
  • ‌量子芯片‌:IBM、谷歌用超导电路或光子实现量子霸权
  • ‌生物芯片‌:斯坦福大学用DNA存储数据,算力功耗比达硅芯片的百万分之一

‌结语:半导体为何改写文明?‌

半导体本质是“可控的混沌”——通过掺杂、光照、电场精准操控电子行为,它让人类得以:

  • ‌压缩时空‌(全球通信)
  • ‌模拟智慧‌(AI)
  • ‌驾驭能量‌(光伏与功率芯片)

从矿石收音机的“玄学”到量子芯片的“魔法”,半导体史既是材料科学的逆袭,更是人类对微观世界控制权的争夺。下一次革命或许藏在某块不起眼的晶体中——毕竟,1947年的贝尔实验室也未曾想到,一粒锗晶体将撼动整个地球。

‌(完)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免责声明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导贴吧 ( 渝ICP备2024033348号|渝ICP备2024033348号-1 )

GMT+8, 2025-4-16 12:02 , Processed in 0.39836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