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POC流程图
如何用SIPOC流程图快速梳理复杂流程?5步掌握核心逻辑!在流程改进或项目管理中,SIPOC模型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利器。它能用一页纸说清复杂流程的核心要素,特别适合跨部门协作或流程优化场景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:一、什么是SIPOC?5个字母对应流程的5大骨骼:[*]Supplier(供应商):提供资源的对象(可能是外部厂商或内部部门)
[*]Input(输入):流程需要的原材料/数据/信息(如客户需求单、原材料)
[*]Process(流程):3-8个关键步骤(切忌细节堆砌)
[*]Output(输出):流程产生的交付物(成品/服务/文档)
[*]Customer(客户):接收成果的对象(外部客户或内部部门)
二、手把手绘制SIPOC(以电商订单处理为例)
[*]先画流程主干(P)
▶️ 订单接收 → 库存校验 → 打包发货 → 物流跟踪 → 客户签收
(控制在5步左右,复杂流程可分层展开)
[*]逆向推导输入(I)和供应商(S)
例:输入=客户订单,供应商=销售系统;输入=包装材料,供应商=采购部
[*]明确输出(O)与客户(C)
▶️ 输出1:已发货订单 → 客户=终端消费者
▶️ 输出2:发货记录 → 客户=财务部(用于对账)
三、避坑指南
[*]常见误区1:把部门名称当流程步骤(❌"仓储部操作" → ✅"库存扫码出库")
[*]常见误区2:混淆输入和输出(输入是流程消耗品,输出是新增价值)
[*]高阶技巧:用动词开头描述步骤(如"审核资质"而非"资质审核")
四、什么时候用SIPOC?
[*]项目启动时快速对齐各方认知
[*]流程出现断点或责任模糊时
[*]向新成员解释业务流程时
[*]数字化转型前的现状梳理
通过SIPOC,您能在30分钟内让复杂流程变得透明可视。下次遇到跨部门扯皮或效率瓶颈时,不妨铺开一张A4纸,从这五个维度开始梳理!思考题: 你当前负责的流程中,是否有未被明确定义的"隐藏供应商"?欢迎评论区分享案例!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