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光刻 刻蚀
查看: 35|回复: 0

半导体刻蚀工艺中常见英文术语的详解

[复制链接]

640

主题

86

回帖

2742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742
发表于 4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以下是半导体刻蚀工艺中常见英文术语的详解,按类别整理:

‌一、刻蚀方法‌

  • Etching(刻蚀)‌
   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晶圆表面特定材料的过程,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类型。

  • Dry Etch(干法刻蚀)‌
    利用等离子体或反应性气体(如Cl₂、CF₄)进行刻蚀,适用于高精度图形化,例如反应离子刻蚀(RIE)。

  • Wet Etch(湿法刻蚀)‌
    使用液体化学试剂(如氢氟酸HF或磷酸H₃PO₄)溶解材料,适用于各向同性刻蚀和大面积去除。

  • Isotropic Etching(各向同性刻蚀)‌
    刻蚀速率在各个方向相同,导致横向和纵向同时去除材料,常见于湿法刻蚀。

  • Anisotropic Etching(各向异性刻蚀)‌
    刻蚀方向具有高度选择性,通常通过干法刻蚀实现,能形成垂直侧壁结构。



‌二、关键参数与指标‌

  • Etch Rate(刻蚀速率)‌
    单位时间内材料被去除的厚度,通常以Å/min或nm/min为单位。

  • Selectivity Ratio(选择比)‌
    刻蚀过程中目标材料与掩膜或下层材料的刻蚀速率之比,高选择比可减少掩膜损耗。

  • Uniformity(均匀性)‌
    刻蚀过程在晶圆表面不同区域的速率一致性,通常要求控制在±5%以内。



‌三、常见缺陷与问题‌

  • Residue(残留)‌
    刻蚀后未被完全去除的材料碎片,可能由反应气体不充分或掩膜失效引起。

  • Notching(鼠咬缺陷)‌
    图形边缘出现锯齿状或不规则缺口,常见于多晶硅刻蚀中的电荷积累问题。

  • Undercut(底切)‌
    掩膜下方的材料被横向刻蚀,导致图形尺寸偏差,多发生于各向同性刻蚀。

  • Micro-loading(微负载效应)‌
    密集图形区域与稀疏区域的刻蚀速率差异,导致深度不均匀。



‌四、设备与材料相关‌

  • Plasma(等离子体)‌
    干法刻蚀中的电离气体,用于激活反应性物质(如自由基、离子)。

  • Chamber(反应腔室)‌
    进行干法刻蚀的密闭容器,需控制温度、压力和气体流量。

  • Photoresist(光刻胶)‌
    作为掩膜材料,需具备高耐刻蚀性,常见类型包括正胶(如AZ系列)和负胶(如SU-8)。



‌五、其他术语‌

  • Endpoint Detection(终点检测)‌
    通过光学发射光谱(OES)或质谱技术实时监测刻蚀终点。

  • Over-etch(过刻蚀)‌
    为确保材料完全去除而延长刻蚀时间,需控制避免损伤下层结构。

  • Hard Mask(硬掩膜)‌
    使用SiO₂、SiN等无机材料作为掩膜,相比光刻胶具有更高选择比。



以上术语覆盖刻蚀工艺的核心概念、技术参数及常见问题,适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光刻后图形转移及材料去除环节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免责声明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导贴吧 ( 渝ICP备2024033348号|渝ICP备2024033348号-1 )

GMT+8, 2025-4-16 07:10 , Processed in 0.10996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