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 发表于 7 天前

持续的关税战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机遇和挑战

一、原产地认定规则对供应链的影响中国对美加征34%关税的关键在于“原产于美国”的认定标准。根据海关规定,产品原产地以完成“实质性改变”的地点为准,若芯片在美国设计或完成生产则被认定属于美国产品;而涉及美国知识产权但在海外生产的芯片,可能通过供应链文件或经济实质分析判定归属‌。由于美国高端芯片多在海外制造(如中国台湾、韩国),实际被加税的产品规模可能受限,但相关认定细则尚未完全明确,短期内可能引发报关流程复杂化‌。二、进口替代效应加速国产化进程中国半导体行业对美直接依赖度较低: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中仅3%(117.8亿美元)来自美国,而36.2%来自中国台湾(1397.7亿美元)‌。关税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安卓手机芯片等领域的非美替代,如联发科在中国旗舰机市场份额已达40%‌。同时,国产设备厂商如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在刻蚀机、离子注入机等设备领域的技术突破,使中芯国际新建产线的非美设备占比超过65%,形成去美化的缓冲带‌。三、产业链重构与全球技术路线分化关税战加速了供应链的区域化重组。华为鸿蒙系统与RISC-V架构结合,正在构建独立于ARM的生态体系;中科院“香山”开源处理器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,长电科技的Chiplet封装技术也在降低对美系技术的依赖‌。此外,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、将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反制措施,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‌。四、市场反应与投资趋势资本市场对关税战的短期波动已显现,但国产半导体设备ETF逆势获资金净流入,显示市场对自主可控方向的长期信心‌。2025年Semicon China展览中,国产设备厂商发布多款新品(如北方华创离子注入机、拓荆科技ALD设备),覆盖芯片制造关键环节,国产设备替代进入加速期‌。国家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入设备材料领域,科创板半导体企业市值突破2.8万亿元,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下,行业有望迎来技术突破密集期‌。综上,关税战短期内或加剧报关与供应链调整压力,但长期将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,尤其在设备、材料等上游环节形成更强的自主能力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持续的关税战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机遇和挑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