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CSEL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
受激辐射机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(VCSEL)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,其工作原理基于受激辐射机制。
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
VCSEL的核心结构由多层半导体材料构成,主要包括:
[*]有源层(Active Region):通常由量子阱(Quantum Well)组成,负责产生光子。当载流子(电子和空穴)在此复合时,发生受激辐射,释放出光子。
[*]谐振腔(Resonant Cavity):VCSEL的光学谐振腔是在垂直于半导体层的方向上形成,通常由上下两层布拉格反射镜(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, DBR)组成。布拉格反射镜由不同折射率的半导体材料交替堆叠而成,能够在特定波长处产生高反射率,形成光的反射和谐振。
[*]反射镜(Mirrors):上下两层DBR反射镜具有不同的反射率,底部反射镜的反射率接近100%,而顶部反射镜的反射率略低(通常在90-99%),允许部分光透过以实现激光输出。
[*]电极(Electrodes):用于施加电流,注入到有源层中,通过载流子复合产生光子。
工作过程
VCSEL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[*]电流注入:通过施加电流,电子从N型区注入有源层,空穴从P型区注入有源层。在有源层中,电子与空穴复合,产生光子。
[*]光反馈与谐振:产生的光子在上下布拉格反射镜之间的谐振腔中来回反射,逐渐在特定波长处发生受激辐射,从而增大光子数量。这些光子的相位、频率和方向几乎完全相同,形成相干光。
[*]激光输出:当光子数量足够多时,部分光子通过顶部反射镜透射出来,形成垂直于芯片表面的激光输出。
应用领域
VCSEL由于其高效、低功耗、易于集成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光通信、传感和3D成像等领域。其独特的垂直发射特性使得在光纤通信、数据中心、3D传感及激光打印等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。
活性区域
有源层,又称为活性区域,是半导体器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。它通常由掺杂不同的材料构成,其中掺杂浓度较高的区域称为n型区或p型区,用于提供电荷载流子;而掺杂浓度较低的区域称为i型区,用于限制电荷载流子的扩散。有源层的作用是将电子或空穴激发至高能态,进而实现电流的控制和放大。
有源层的定义和作用
有源层在半导体器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能够将电子或空穴激发至高能态,从而实现电流的控制和放大。在二极管中,有源层属于p-n结,用于控制电流的方向;在晶体管中,有源层则是一个控制电流放大的器件。
有源层的材料和结构
有源层的材料通常是通过掺杂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形成的。掺杂浓度较高的区域称为n型区或p型区,而掺杂浓度较低的区域称为i型区。有源层的厚度通常在0.1到0.2微米左右,例如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(LED)中,有源层是其发光区域。
有源层的应用领域
有源层在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最常见的应用是晶体管,它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设施之一,广泛应用于计算机、电视、电子游戏等领域。此外,有源层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灯等领域。
光学谐振腔(optical resonant cavity)是光波在其中来回反射从而提供光能反馈的空腔,是激光器的必要组成部分。它通常由两块与激活介质轴线垂直的平面或凹球面反射镜构成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光学谐振腔的作用
[*]提供正反馈:在腔内共振频率处建立高的场强,维持自激振荡。
[*]频率滤波:有效地控制腔内实际振荡的模式数目,使大量光子集结在少数几个状态中,提高光子简并度,获得单色性好的相干光。
[*]控制光束空间特性:调节腔的几何参数可以直接控制激光束的横向分布特性、光斑尺寸、谐振频率和光束发散角等。
光学谐振腔的类型和设计
光学谐振腔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结构,包括平面镜谐振腔和球面镜谐振腔。平面镜谐振腔由两块平面反射镜组成,而球面镜谐振腔则使用球面反射镜。这些不同类型的谐振腔在设计和应用上有所不同,但都旨在提供稳定的光学反馈和精确的光束控制。
页:
[1]